<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
      首頁>檢索頁>當前

      “留學國家隊”聚力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2022-12-21 作者: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神州學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年來,在教育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留學基金委”)深入學習并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對生態文明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聚焦主責主業,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培養的責任感、使命感,站在國家和世界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轉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發揮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將生態文明建設人才培養工作作為國家公費留學的重點方向,持續發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p19.jpg

      西部地區英語課堂

      精準定位、扶智先行,教育扶貧功不可沒

      扶貧先扶智,教育為脫貧攻堅覆沃土、樹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我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加快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扶貧考察講話中強調,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國家留學基金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決策,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扶貧、“三農”等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落實教育扶貧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進程中,以教育扶貧工作為著力點,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結合自身業務特點,聚焦貧困地區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以中學師資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為培養對象,量身打造項目培養模式,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以留學人才培養助推脫貧攻堅,為脫貧攻堅人才林建設覆沃土、奠根基。

      根植西南特困區,設專項育才造才。十年來,經教育部批準,設立了面向云南滇西邊境山區的“滇西邊境山區中學英語教師出國研修項目”和“滇西邊境山區中學教改出國留學項目”,覆蓋56個縣,兩類項目在后續實施中逐步擴大覆蓋范圍至其他西部連片特困地區。通過扶貧項目培養的六大連片特困區的1499名(含一線教師1335人、管理人員164人)種子教師和管理人才已逐步形成教學管理人才庫,回國優秀教師建立了“中學英語教學精品課程庫”,為引導和支持貧困地區增強“造血”功能奠定了人才基礎,為推動實現“教育輸血”到“教育造血”的轉變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模式和經驗。

      通過扶貧項目學成回國的云南紅河元陽縣的唐老師,擔負起“種子教師”的使命和責任,將英語教學與當地旅游特色相結合,將當地導游詞內容融入英語教學中,不僅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就業創業的大門。云南師范大學課題組在針對滇西項目開展調研時了解到,元陽第一中學一名學生在回國教師的帶動和鼓舞下,對英語學習漸漸由厭生喜,并利用假期為外賓做導游,不僅得到外方的贊許,還賺到每天200元的薪酬,大幅提升了學生的獲得感和自信心。云南省雙柏縣教育局負責人說:“通過扶貧項目出國留學的老師猶如撒向我縣英語教育的種子,帶著使命和責任,通過多種方式和平臺積極發揮著‘種子作用’,對推動我縣基礎教育的發展、鞏固教育部對滇西邊境山區扶貧幫扶的成果發揮著積極作用?!?/p>

      扶貧留學項目也得到英國雷丁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等國外合作院校對滇西邊境山區等貧困地區英語教育教研的關注,為地方進一步拓展合作,做好教育對外開放和教育脫貧攻堅搭建了平臺、提供了機遇。

      聚焦主業、突出重點,以生態文明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著重加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建設在鄉村振興進程中至關重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過程中,國家留學基金委聚焦主責主業,加大選育人才的精度與力度,做到了“人才政策不變、幫扶力度不減”。

      定點幫扶,以對口支援為紐帶,支持幫扶縣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廣西崇左市天等縣及來賓市忻城縣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對口幫扶的兩個縣,為解決好、幫扶好兩縣急難愁盼關鍵事,國家留學基金委就兩縣及滇西邊境山區56個縣制定針對性扶貧項目工作方案,用教育的力量賦能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兩縣鄉村建設。

      精準施策,聚焦關鍵領域,筑牢鄉村振興人才供給防護墻。國家留學基金委面向16所涉農高校試點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專項,支持了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以及河南農業大學等36個單位所申請項目,累計選派392人,為鄉村振興人才儲備、供給奠定了扎實基礎。此外,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其他專項也不斷加大對涉農學科領域的支持力度。如“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農科類申報錄取規模呈現逐年上漲趨勢;通過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項目選派了近200人赴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發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及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培養壯大國際傳播隊伍,講好中國故事。依托高校定點扶貧基地,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組織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開展“感知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主題實踐活動,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作為培養留學生“知華友華”的第二課堂,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等重點任務設計開展“CSC 學友匯”活動,推進河南省“公派留學助力鄉村振興與碳達峰碳中和”高層論壇的對接工作,并與“鄉村振興高校聯盟”有關院校探討聯合開展“青年學者鄉村振興論壇”活動,切實增強造血功能,激發鄉村振興潛力。

      p20.jpg

      中國政府獎學金生走進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感受科技興農的力量和鄉村振興的成果

      廣拓渠道、匯聚英才,做綠色教育人才培養的“蓄水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人才林已初具規模并在逐步拓展。然而,持續加大對農村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幫扶力度不僅僅局限于農業人才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多途徑協力共建生態文明大循環,廣植人才青山林,合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系統謀劃,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廣途徑選派留學人員,構建國家公費留學新格局。除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項目選派的專精人才外,國家留學基金委還在多領域開展項目交流與合作,如公共衛生與防疫醫學、交通運輸工程、建筑學、水利工程、基因工程、交叉學科等,拓寬選派學科廣度,加強選育人才力度,充分激發生態領域學科發展內生動力。在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中,不斷加強對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林、牧、漁等“雙一流”學科專業方向高校及項目的支持,如華中農業大學“畜禽遺傳育種人獸共患病基礎研究與綜合防控創新型國際人才培養項目”,福建農林大學“中美加林業創新型人才聯合培養項目”“中德美合作培養農業基因組人才項目”,中國農業大學“中荷農業綠色發展交叉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AGD計劃”等。

      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匯聚高層次人才。加快引育生態環境領域頂尖戰略科學家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努力造就形成生態領域學科英才匯聚的生動發展局面。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地方合作項目以成班派出的形式,設立高校農業專業一線教師出國留學子項目,連續4年選派了100余名教師赴新西蘭梅西大學學習。教師們回國后在教學應用、申請課題、指導學生競賽、個人職稱晉級及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顯著提升,得到了其國內工作單位的認可。其中,山西農業大學何云峰回國后結合新西蘭所學內容在國內綜合性教育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并先后于2018年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于2020年獲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庫項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充分體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當前,國家公費留學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國家留學基金委將在教育部黨組堅強領導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新征程上不斷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協同發力,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努力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國家公費留學人員。加強人才國際交流,引導廣大留學人員愛黨愛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推進國家公費留學高質量發展,聚眾智匯眾力,發揮國家公費留學人員的導向引領作用,將留學人才匯聚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堡壘”,為推動共建生態文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支撐。(供稿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

      來源:《神州學人》(2022年第1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A级毛片无码中文字幕
      <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