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
      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促進新時代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12-26 作者:郭巖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新仁小學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練習打鼓蘆笙舞的基本動作。周訓超 攝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教育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事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學謀劃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與大政方針,圍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這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不斷促進民族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是我們黨把握新時代、邁上新征程、進軍新目標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將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旗幟、繼往開來。我們要在全面、系統、深入學習上下功夫,完整、準確、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大召開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善于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找立場、找方向、找答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黨的二十大所作出的決策部署,涵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既有政治上的高瞻遠矚和理論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標上的科學設定和工作上的戰略部署,這些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我們要在全面把握和落實上下功夫,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堅持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謀劃和推動工作。要自覺同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對表,從政治上全局上把握民族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準確理解和把握國之大者”對民族教育工作的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做到既為教育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充分認識歷史使命擔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敝腥A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少數民族有1億多人口,民族地區占國土面積的64%,邊疆地區大部分是民族地區。因此,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教育、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民族教育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得到了快速發展,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極大增強。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著一些挑戰:民族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相對突出,服務邊疆鞏固和民族地區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民族教育領域意識形態斗爭仍然嚴峻復雜,國際勢力干擾破壞我國民族團結的風險不容小覷。我們必須深刻領會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充分認識民族教育工作肩負的使命任務,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提高戰略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加強民族教育領域風險防范機制研究,促進新時代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斗。深刻把握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地位,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深刻把握教育的地位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并擺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即“高質量發展”之后的突出位置,重申“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極具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這體現了黨中央把教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堅定決心,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結合民族教育實際,加強學習宣傳和研究闡釋,帶動戰線在主動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的系統觀念,聚焦建設教育強國重大需求,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開展有組織科研,當好民族教育政策的智囊團、思想庫,在戰略研究、政策建言、科學規劃、宏觀指導、人才培養、輿論引導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部分的標題呈現,以此作為目標性要求,統領教育工作全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黨來自人民,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最終發展目標也是為了人民。建設教育強國,歸根結底是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既是我們拼搏奮斗的目標追求,也是我們勇毅前進的力量源泉。在民族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民族教育,經常從人民利益的角度審視自身工作,從動機上考慮人民、在過程中尊重人民、在成效上利于人民,尤其是在撰寫報告、提出政策建議時,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深入民族地區、面向實踐一線,做好調查研究,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心聲,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努力研究和促進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

      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民族地區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應有之義。當前,民族地區與全國的教育差距主要是質量方面的差距。要縮小區域教育質量差距,關鍵在于教師,途徑就是管理和研訓。要采取激勵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要探索創新教師配備機制,優化民族地區教師隊伍結構;要構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教師研修課程,提高民族地區的教師專業能力;要建立現代化的教育管理體系,激發民族地區學校辦學活力和教師隊伍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引導激勵民族地區加快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由于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完全依靠自身內部挖潛提高質量和水平的難度很大,在國家大力支持、重點傾斜之外,還要充分發揮民族地區教育協作、教育對口支援作用,結合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支持民族地區教育補短板、強弱項、促公平、提質量。深刻認識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

      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于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開創黨的民族工作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要自覺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狠抓落實,久久為功。要按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要求,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加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教育這項基礎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育全過程,將有關要求落實到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教育評價上,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做實做細,確保有形有感有效,使教師成為鑄牢和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范者,使各民族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是新時代重大戰略課題。這既是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需要。我們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探索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配合做好重大政策的解讀與闡釋。要精心做好《中華民族交融發展重要事例》編寫工作,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鮮明主線,從中華五千年文明中挖掘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梳理闡釋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典型人物、成就變革等,以貼近時代、貼近受眾的方式,凝練形成重要事例,為教材資源建設、影視文藝作品創作等提供索引和素材。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促進民族教育發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郭巖,系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A级毛片无码中文字幕
      <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