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
      首頁>檢索頁>當前

      深圳龍崗區坪地中學:課外實踐走進身邊古建筑群

      發布時間:2023-01-03 作者:鄭陽 劉盾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陽 記者 劉盾)前不久,深圳市龍崗區坪地中學開展了一項別開生面的田野調查活動。學生們頭戴草帽、手持紙本,在學校教師和社區工作者的帶領下,走進龍崗區客家圍屋建筑,了解客家人南遷歷史文化,對古建筑的保護現狀進行調查,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提出自己的建議。師生集思廣益,共同探討,上了一堂“跨越時空”的課。

      近年來,龍崗區高度重視客家合圍屋的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街道對建筑進行了搶險加固修繕工作,區文管辦對建筑開展文物復查,列入龍崗區文物點名錄并計劃修復。為了讓青少年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團區委策劃實施“客家圍屋活化利用+青少年田野調查隊”活動項目。

      在團區委和街道的支持與號召下,坪地中學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青少年參與客家圍屋活化利用田野調查項目活動。調查活動圍繞“圍屋所處環境”“圍屋當前現狀”“圍屋歷史變遷”等部分展開,由美術教師和道法教師帶隊,組織七年級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學習與探究。

      調查中,美術教師介紹建筑藝術方面的知識,為學生進行審美指導,幫助學生提出文創設計方案;道法教師借助客家圍屋中的紅色黨建VR體驗館,對學生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客家文化背后的紅色故事,培養學生愛國精神和文化自覺。學生與科任教師的組合,為調查進行提供了專業助力。

      學生從了解客家圍屋現狀出發,按照調查任務的指引,逐項考察與探討,增進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體驗,學習基本的社會調查模式與方法,鍛煉相互協作與溝通的能力,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文化自覺。參觀紅色黨建VR館時,高科技展示圖像、聲音的技術手段,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蕭氏家族的歷史過往,讓大家沉浸在數百年人事變遷的感慨中;老舊建筑墻上的痕跡等,更讓實地調研的學生們印象深刻。

      學生們的調查積極性很高,對客家文化也表現出強烈興趣?!拔易约壕褪强图胰?,從小對客家文化很感興趣,希望多了解這種文化,為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作貢獻?!逼旱刂袑W710班學生江家彤說:“以前不知道還有圓形的圍屋,這次調查讓我感受到圍屋建筑的美、客家人的愛國精神,也鍛煉了自己社會研究的能力?!?/p>

      古建筑之美激發大家進一步思考:如何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文化遺產?坪地中學709班學生葉蕊從技術手段提出建議:“我建議用貼近年輕人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同時要注意保留其原味。例如可以引入虛擬體驗技術等,打造原生態的歷史場景,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客家圍屋的保護和利用中來?!?/p>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客家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坪地中學校團委書記姚堅燃認為:“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情,尤其是客家孩子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動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合作能力?!?/p>

      據了解,坪地中學為讓學生更好參與調查活動,預先安排了相關的時間和課程,讓學生收集資料,了解客家圍屋相關知識,并與社區單位進行了溝通和準備。未來,龍崗團區委將常態化推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促成區內多所學校聯動,開展更多元的活動,凝聚合力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A级毛片无码中文字幕
      <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