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
      首頁>檢索頁>當前

      推動國家公費留學再建新功

      發布時間:2023-01-09 作者:生建學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神州學人》

      2022年,是近代中國留學第一人容閎赴美175周年。自容閎之后,國人救亡圖存、科教興國的信念愈發強烈。西學東漸,一代代中國留學人員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作出了歷史貢獻,更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

      2022年,世界依然遭受著世紀疫情的困擾,在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這一年,我們迎來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已走過了百年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是人才涌現的基礎和科技發展的先導,具有鮮明的戰略價值。國家公費留學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重要任務,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回首2022年,在教育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家留學基金委”)主動服務國家需要,積極推動國際學術科研合作和學生學者流動,持續做好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全球治理人才、知華友華人才等關鍵人才培養工作。

      加大對歐亞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合作,進一步優化留學國別布局。年度錄取赴歐亞地區留學人員占比從2018年的52%增長至目前的75%以上。

      全力支持“雙一流”建設。“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選派的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博士生占比超過80%;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支持的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項目達到87%。

      傾力構筑全球治理人才庫。2022年資助國際問題研究及非通用語種人才1232人,涵蓋3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38個非通用語種。已與17個國際組織簽署25個合作協議,2022年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項目共錄取541人,截至2022年累計選派1726人赴82個國家的293個國際組織總部及總部外機構辦事處實習任職。

      著力做優做強來華留學。推動落實“絲綢之路”獎學金,實施招生改革,健全管理制度,加強隊伍建設,打造“留學中國”品牌,不斷提升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質量效益。

      通力打造人才成長“助推器”,通過優化管理流程、簡化管理事項、加強信息化建設、延展服務維度等舉措,增加廣大留學人員的獲得感、認同感、自豪感。

      據統計,2022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錄取約1.8萬人。2022年中國政府獎學金招收來自168個國家的新生8900人,共有30390名中國政府獎學金生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在286所高校學習。

      回眸歷史,從容閎赴美到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這175年間,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正確領導中國人民走向輝煌。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建水平位居全球領先地位,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在部分領域已經達到甚至超越歐美發達國家。因此,我們可以更加客觀地看待中國與世界,看清中國自身的發展情況和制度優勢,如我國在網絡、數字經濟、高鐵、高速公路、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也可以客觀認識到中國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如我國在基礎科學研究、重要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等方面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需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在世界發展中持續不斷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送出去和引進來是兩個重要的渠道。在人才送出去、引進來,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方面,國家公費留學將進一步發揮推進器作用,承擔著新使命,也踏上了新征程。

      邁入2023年,教育國際交流受各國外交政策影響仍會加劇,不平衡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而“再全球化”為教育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機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教育國際化提供了理念基礎,教育的“世界大同”仍大有可為。國家留學基金委將按照黨的二十大指明的方向,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強化國家公費留學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強化現代化人才支撐,進一步推動國家公費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下一步,國家公費留學將始終與國家建設發展同向同行,踏上新的趕考之路,將更加緊密圍繞國家發展需要,著眼教育對外開放全局,做好人才培養大文章。

      按照“四個面向”要求,提高出國留學選育人才精度。科學推進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國別布局和人員結構,把國家急需人才“選得出來、派得出去、管得到位、引得回來”;繼續加大對急需專業技術領域和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按照“加強人才國際交流”要求,通過品牌項目加大向重點國家選派研究生的工作力度;服務大國外交,做好全球治理人才培養工作,統籌推進國際組織人才、國際區域問題研究人才、非通用語種人才、國際傳播人才培養。

      加快來華留學提質增效速度。整合資源、加大推廣,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華進行研究生階段學習;做深做實“感知中國”品牌活動,進一步擴大規模、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加大宣傳,提升來華留學國際傳播能力。

      聚焦治理能力建設,提升人才服務管理溫度。以提高國家公費留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推動完善相關管理辦法,抓實選育單位主體責任,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做到有精度的管理和有溫度的服務;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以技術支撐為先導,提升國家公費留學數字服務能力。(作者 生建學 系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A级毛片无码中文字幕
      <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