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
      首頁>檢索頁>當前

      在區域協調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布時間:2023-01-10 作者:安雪慧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共同富裕不僅意味著各族人民物質富足,而且要精神富有,有堅定理想信念,共同傳承中華文明,在協調發展中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合作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就是推進區域共同發展,圍繞各區域優勢產業構建一個結構緊密、相互協調的產業結構體系,最終實現各區域發揮其優勢特征,區域之間實現一體化發展。區域之間互為一體、相互支撐,就需要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在一體化發展中融為一個共同體。在區域合作中,不斷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平。比如,建立健全跨省合作機制,在合作中分工協作、支撐彼此,建立誰也離不開誰的理念,不斷鑄牢共同發展的理想信念。

      在互助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客觀存在,互助就成為必要。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中,區域間的幫扶協作機制、對口支援機制都發揮了有效作用。未來,應進一步深化互助機制、幫扶機制,以教育為基礎支撐和戰略支撐,推動人才、科技向欠發達地區流動,帶動特殊困難地區特別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持續健康發展,在互助中促進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深化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

      在利益補償機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由于不同區域功能特征不同,有些區域的發展重點就不是產業經濟,尤其是生態功能涵養區。因此,必須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按照區域公平、權責對等要求,不斷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即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下游與流域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同時,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扶持政策,相關中央投資和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繼續向欠發達地區和特殊困難地區傾斜。在利益補償機制中,各區域人民感受到的幸福生活是由其他區域人民在默默支持著,深化幸福生活是大家共同奮斗出來的理想信念。

      在區域教育銜接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區域教育既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和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教育,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又要考慮一個區域與其他區域之間甚至若干區域之間的相互關系。區域教育協同能促進各區域間尤其是鄰近城市、縣鎮間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統籌合作和有效銜接,順應人口流動變動趨勢,確保人民群眾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總之,在區域協同戰略中,各區域、各族人民間的相關協作、共同發展的關系更加緊密,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厚,各族人民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同奮進走向物質富裕、精神富足的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安雪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區域教育、教育政策、教師管理等)(《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A级毛片无码中文字幕
      <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