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
      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人為本方能破解高分低能痼疾

      發布時間:2023-01-11 作者:趙剛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九屆年會上,有專家分享了這一觀點:一些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問題值得關注。這個問題背后指向教育領域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高分低能。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藥方”,則指向另一個關鍵詞:教育的情感轉向。

      “君子不器”,意思是說有作為的人不應像某一器物,僅僅局限于某一用途,而應有多重價值。我們處于一個迅猛變化的時代,如果我們將每個有血有肉的人訓練成標準化答案的考試機器人,他們如何與運算更快捷、更準確的真正機器人對抗?何以有屬于人的工作和生活?

      過去,以符合工業革命人力需求而誕生的學校教育制度,其優勢是快速讓人具備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個人的集體意識,但其致命弱點是強調統一性與標準化,不能因材施教,難以發現、尊重個體的創新性與獨特能力,而這些恰恰是數字化時代最需要的素養和品質。傳統的工作崗位逐漸讓位于電腦和機器人,單位化工作讓步于平臺化,傳統職場的公司加員工的層級管理體制被平臺加個人的主動式工作取代,人們獲取知識與信息也從過去的依賴學校、教師轉向依靠網絡等多元方式。德比才價值更大,一個人財富的多少與一個人的社會評價密切相關。開放的互聯網世界,使一個人的優缺點快速展現在合作者面前。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推動著以知識灌輸為主的舊教育模式變革,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作育人,因應時代變化。

      《邁向未來的五種能力》一書中提出未來人最重要的五種能力:整合力、創新力、尊重力、學習力、道德力。這“五力”無不與一個“情”字關聯:整合力需要共情,有分享意識;創新力需要多情,保持對事物的好奇與探索情趣;尊重力需要真情,會合作懂感恩;學習力需要熱情,保持對新知識的渴望與興趣;道德力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感情,它事關一個人的形象和社會選擇。

      教育事業是一個綜合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立體式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密切配合和協同發展,與受教育者個體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長期以來,人們一提到教育,馬上想到的就是學校教育,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絕大多數的教育工作者也認為教育是科學,教育必須要由具備專業素養的人來進行。然而,今天的社會已經由重視知識、技能為主步入到以人為本的時代,教育作為培養和造就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進社會發展的崇高事業,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

      我們應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更加注重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數字化已改變了教育的傳播形式及手段,家庭教育功能迅速提升,人類教育格局已經走進學校、家庭、社會協作育人的時代,共建、共情、共責、共享,將給我們展示一片教育的新天地。

      (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无码A级毛片无码中文字幕
      <td id="e9neq"><strong id="e9neq"></strong></td>

        <thead id="e9neq"></thead>
      <sub id="e9neq"></sub>

        <optgroup id="e9neq"></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