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深圳市光明區教育局充分利用區內科研資源集聚優勢,打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壘,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科學教育,貫通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一區域開展科學教育的實踐探索和成功經驗,值得肯定和期待。
人才培養始終是教育的基本職能和中心工作。從教育發展的時代背景看,當前我國正在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教育、科學和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看,未來的教育必然是更加堅持以人為本、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注重創新的教育,這就要求教育不斷優化育人理念,大力探索新領域、新模式和新方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深圳市光明區開展的科學教育的新賽道新嘗試,為區域層面推進科學教育提供了有益經驗。一是構建了大中小學共建科學教育“立交橋”,大力借助區域所在地高校與科研的資源和優勢,探索出一條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緊密結合的新路;二是建立了家校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機制,許多家長特別是高校、科研機構的家長成為科學教育的“富礦”,家校共育形成科學教育的合力;三是打造15分鐘科技學習圈,營造良好的全民科普氛圍,開創全新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發展模式。
在世界科技和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黨和國家對教育提出的“時代之問”,如何推進科學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是準確把握時代對于科學教育的新需求。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就是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的競爭。當前,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我國已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在加快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進一步提升科學教育的質量和成效,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拔尖創新人才,必然要求我們大力發展科學教育。
二是深刻理解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體”的內在邏輯。將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共同構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目的在于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將三者放置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全局予以考慮。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這一新定位,把教育、科學、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人才資源開發,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必然要求教育、科學和人才的強強聯合,協同育人。
三是開辟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賽道新路徑。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首先要立足學校和課堂,但是要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科學教育,還需要走出校園、引智借力,形成更大范圍的育人合力。發達地區學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區域的科學資源和人才的獨特優勢,而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學校,可以通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家下鄉、教育數字化等平臺和路徑,為孩子們從小點燃科學夢想,插上科學創新的翅膀。
總之,高質量地開展科學教育,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是黨和國家對教育提出的時代要求。我國幅員遼闊,教育的差異性還較為明顯,不同區域不同學校,要努力挖掘和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共同營造全社會重視科學教育的良好氛圍,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1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