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博才初級中學以智慧課堂為一條嶄新的發展路徑,形成了“技術支撐、以點帶面、整合改變、優勢互補”的信息化發展新局面。學校以智慧課堂服務平臺為技術支撐,創設了“新雙力五環”教學模式,將教學中的五個環節與智課互動功能充分融合。教師通過測評系統完成課前展示,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通過屏幕分享功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通過預先推送內容,完成小組合作、探究新知;通過全班作答、數據反饋,根據學情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推送作業,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結合各學科特點,學校打造了包含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AI+學科”融合課在內的四種課型,將五個教學環節分別側重于不同的功能應用,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通過作業、測評生成的個性化學習手冊獲得數據報告,不僅能夠看到學生對每道題的掌握情況,還能快速定位學生的薄弱知識點,根據學情精準施策,切實減輕作業負擔。
在博才中學AI智慧教室里,學生們可以體驗、理解和實踐人工智能知識與其在跨學科中的應用。學校將智能機器人“小飛同學”與教學環節初步融合,課前教師和學生對“小飛同學”進行了編程,可以對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啟發學生思考,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實踐應用,實現AI和學科教學的融合。
學校借助大數據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推進新型素質評價落地,采用新型評價系統,把教師和學生還原成“多面體”。教師針對每個學生在日常行為、學業素養、心理健康等方面給出合理的建議或寄語,家長也可以在系統中對孩子提出殷切希望。大數據同步上傳,解決了紙質版評價手冊不易留存、難以更改的弊端。學生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自己和他人,能夠主動尋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及對生活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近年來,教師信息素養和學生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提升,學校逐漸構建起以生為本、基于問題、數據引領、精準測評的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構建起“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趙晶茹)
《中國教育報》2023年01月11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dgnc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